短视频单元
siff explore
(相关资料图)
6月16日上午,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揭晓了20部入选推荐作品及6部导师推荐作品。活动现场,出任短视频单元导师的导演陈翠梅、董越、陈廖宇,编剧陈舒,中国移动咪咕上海公司运营总编张曙光,同场围绕“以超短影像探寻世间万象”主题展开对话探讨。5位导师纷纷表示,超短影像创作并不比长片容易,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呈现最独特的表达;虽然ai新技术可以为专业创作者带来无限可能,但人类的想象力永远无法被替代。
新生代创作者大胆尝试勇敢创新
短视频单元自2019年创设至今,每年征片都收到了广大视频影像拍摄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踊跃报名,本次共收到报名作品近3900部,每一部作品虽篇幅短、体量小,但都融入了创作者的真诚表达,体现了新生代创作者对影像追求的大胆尝试和勇敢创新。经过层层甄选,20部优秀作品最终脱颖而出,其中6部作品获得了导师们的特别推荐。
短视频单元导师先后揭晓了获得荣誉的作品:《每天朝山顶推一秒的石头》获“最具探索精神短视频荣誉作品”,《新掌门—驭风之日》获“最佳制作短视频荣誉作品”,《你的快递是这么丢的》获“最佳动画短视频荣誉作品”,《过过过年》获“最佳剧情短视频荣誉作品”,获得“最佳导演荣誉作品”的是《梅花的名字》,获得“导师团特别推荐荣誉作品”的是《伟大的联系》。
此外,还有三项荣誉在现场予以公布,其中《冬奥会上的中国声音》获得“咪咕特别关注短视频作品”,《时光投影里的秘密》获得“咪咕最佳vr作品”,《古籍寻游记》获“咪咕最佳沉浸体验”。
上下滑动查看
短视频单元单项荣誉作品
上下滑动查看
短视频单元入选推荐作品
有限时间内充分呈现最独特部分
受限于时长,短视频影像在短时间内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并不容易。董越曾凭借犯罪悬疑片《暴雪将至》荣获2019年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,他认为短视频影像对创作者最大的挑战,就是如何将自己现有的资源调动发挥出来,在规定时间内“淋漓尽致”地抓住观众眼球,“长片有方方面面的资源对创作者保驾护航,但短片没有办法轻易做到,作者需要充分发挥长处,将自己最独特的部分呈现出来,令观看者产生共鸣。”
相较于长片创作,短片的叙事层面和规则体系完全不一样。“以前在学校读书时,视听语言课需要交短片作业,从职业训练角度来看是非常有价值的。”电影《绣春刀》系列编剧陈舒说,“短片需要具有完整的作品属性,如何用很短的篇幅将故事讲清楚,传递出情感观点,对创作者的要求更高。”
纵观本届短视频单元入围作品,动画作品占据半壁江山。《中国奇谭》总导演陈廖宇解释说:“因为动画涉及的技术门槛稍微复杂一点儿,它本身就是一道滤网,可以过滤一部分作品。”短视频影像的创作往往是个人化的创作,这本身也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,“未来希望短视频影像能够展现出更开放、更多元、更大胆、更有突破性的尝试。”
如果说文字让人第一时间知晓信息,短视频影像画面瞬间则能让人“沉浸”现场。在中国移动咪咕上海公司运营总编张曙光看来,短视频的内容如何能吸引眼球,其核心还是引发共鸣。“短视频影像或长视频在艺术表达上没有区别,最大的不同在于,用户接受输出的场景不一样,手机屏幕是私人化的,它的传递体验是一对一的私人化传导,与一对多的传导是不同的。
ai技术为创作者带来无限可能
随着技术、市场、用户需求的影响,短视频影像未来的创作形式与内容表达也在随之变化。今年,ai人工智能,chatgpt的出现迅速引发业内震荡,有业内人士甚至预言,未来2年后就有望出现一部完全由ai制作的电影。
对于全新的技术变革,导演陈翠梅也在积极尝试中,她通过热门ai软件自己设计场景,让人物走动,成片根本看不出电脑合成痕迹。“如果未来有了演员的肖像权授权,你可以让演员出现在片中,只需要做简单的指示,任何场景、镜头、灯光都可以完成。”电影人不需要很大的成本,用这个工具就可以把电影拍出来,这样的技术对创作者真的好吗?在她看来,这对整个行业就是一场新的革命,“电影艺术离不开科技的进步,当新技术出现时,创作者可以更侧重于内容表达。“
张曙光也认为,新技术将带来“无限可能”,“传统的表达手段更多是现实的投射,但最美的东西永远在梦想里,新的技术可以实现这种可能。如果创作者善用这些工具,我们的专业创作会更上一个台阶。”
但导演董越表示,ai技术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想象力。他以本届短视频单元入选作品为例说,这些创作者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想象,都有着对影像语言的表达和探索。
本届短视频单元获得了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咪咕、官方视频彩铃合作伙伴中国移动视频彩铃,独家教育支持单位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,官方友好合作伙伴哔哩哔哩电影频道的大力支持。在今天活动现场,中国移动咪咕发布了一系列重磅ip内容及玩法。其中包括2023“超级四赛”、中国移动短视频生态合作计划的发布,以及重磅官宣周杰伦全球首场比特演唱会。
上观号作者:上海国际电影节
标签: